全国客服热线 : 0571-8717-8428
|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
×

新闻中心

NEWS
行业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中国环境报》“攻坚战报”系列报道:蓝天白云书写美丽浙江新篇章

2021-02-03

    “爱了爱了,这样的蓝天白云美得像明信片,一起来晒西湖蓝吧。”2020年7月,浙江杭州的新闻媒体发起了这样的呼吁。网友们纷纷拍照跟帖——有的说“天蓝得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仿佛一眼能望到天边”,有的说“都不需要什么拍摄技巧和滤镜加持,随手对着天空一摁,就是大片”。

蓝天白云下的杭州城。周勇摄

 

       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深入,蓝天白云成了“美丽浙江”的新注脚,成了浙江老百姓实实在在收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以来,浙江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决策部署,以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 “双控双减”,狠抓固定源、移动源、面源“三源”共治,推动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实施秋冬季攻坚、柴油货车治理、工业炉窑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和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推进十大重点行业、百个工业园区和每年千个涉气项目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18年,浙江省在长三角、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等全国重点地区率先实现空气质量总体达到国家二级标准,5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名;

       2019年,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重点区域领先,首次实现设区城市全年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0年,空气质量改善实现新突破,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4%,优良天数比率93.3%,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首次实现PM2.5浓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25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标,首次实现县级以上城市消除重污染天气。

       在这份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浙江治气做了哪些探索呢?

       示范协同,创新大气污染治理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随着国家擂响污染防治攻坚战鼓,浙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发力。2018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高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将打赢蓝天保卫战纳入美丽浙江建设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省生态环境厅狠抓落实,强化统筹协调,组织各地各部门有力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年度考评,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各项目标任务。

       打赢蓝天保卫战,不仅仅是监测数据的改善,更要让百姓体会到每天呼吸的空气实实在在的变好。对此,浙江创新开展了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

       温州泰顺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位列浙江省第一,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之一。“清新空气示范区”分为设区城市、县级城市两级,每年评选1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年度工作任务、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建设、重大大气事件次数、清新空气等级、涉气环境问题被媒体曝光6个方面。近年来建成的“清新空气示范区”,发挥了“模范生”的示范作用,充分调动了全省上下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积极性。

环境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日常巡查。朱智翔摄

 

       大气污染的原因,除了本地污染源外,输入性污染的影响不可忽视。同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既要示范引领,也要合作共赢。

       长三角区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战场。浙江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着力破解大气污染长距离传输、区域间相互影响的世界性难题,强化区域PM2.5与O3协同治理。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修订发布《浙江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与长三角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一致,推进了区域标准统一;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手册,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实施“一厂一策”,实事求是明确防控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分区管控,优化协作机制,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2018年10月以来,全省设区城市未出现重污染天气。

       狠抓重点,打出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

       2020年6月15日上午8时17分,一辆轻型厢式货车驶至宁波市北仑区第二通道1KM400M路段时,车后拖着的“黑尾巴”被黑烟抓拍系统“逮”个正着,系统经过分析,确认该车的林格曼黑度为3级,北仑交警大队对其开出200元罚单,这是浙江省对“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违法行为开具的首张黑烟抓拍罚单。

       黑烟“抓拍神器 ”已成为了浙江生态环境部门的“网红工具”。根据《浙江省机动车遥感监测平台及联网规范》,浙江全省已建成遥感监测(黑烟抓拍)设备200余套,每年监测柴油车800万辆次以上。

       随着经济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刚性增长,机动车污染排放占大气污染排放的比重逐年提高,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城市的机动车污染排放贡献已经占到30%左右。在机动车排放中,以柴油货车的污染最为明显,根据统计,柴油货车占浙江省机动车保有量的不到5%,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约占全部机动车排放量的60%和80%。

执法人员对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随机抽检。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下城分局供图

 

       以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为攻坚重点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面铺开,浙江省按照“车、油、路”三大要素3个领域齐发力,解决机动车污染问题。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浙江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组织各地各部门有力有序推进清洁柴油车行动、清洁柴油机行动、清洁运输行动、清洁油品行动。同时,加快淘汰老旧营运车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截至2020年底,全省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4.98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2万辆。全省三年累计完成新增和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1.18万辆、出租车1.65万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17万台,全省11个设区城市均划定和公布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

       此外,浙江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工作实施意见》,积极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基本实现京杭运河水系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全覆盖,累计建成岸电设施1101套,进一步推动了港口岸电建设,降低岸电使用成本,提高岸电使用率,同时,修改实施的《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新增加不按规定使用岸电的处罚,法制保障更加有力。

       除狠抓机动车废气污染排放外,城乡废气治理也全面推进。浙江加强建筑工地、道路等扬尘治理,发布《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标准》,严格落实“7个100%”工地扬尘防控长效机制,提升道路清扫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住宅全装修工作,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0.26%。完成788个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省建成绿色矿山284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加强卫星遥感监测和定期通报。据统计,2020年浙江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96%以上。

       源头控制,推动工业废气治理不断深化

       近年来,浙江连续打出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组合拳,各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在持续下降,唯独O3改善不明显,阻碍空气质量改善。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O3的重要前体物,针对VOCs治理,浙江再出重拳,通过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强化油气回收和监测监控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监管,从源头减轻VOCs污染。

       2020年,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印发《浙江省2020年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实施方案》,制定季节性VOCs强化减排正面清单,推进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作。

       “建立实施正面清单,就是要协同推进VOCs治理和企业生产发展,是推动企业源头替代和高效治理的有益尝试,也是鼓励绿色生产、指导地方精准实施VOCs强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体现。”浙江省大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9.4%,设区城市O3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8%。

       既要经济发展,又要改善空气质量,大气污染防治的是污染源头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靠的是科学技术。

       “搬到新厂房,不仅用上了现代化生产设备,企业成功转型升级,重要的是我们不用再贴着‘污染环境’的标签。”美园滚漆厂负责人徐美园激动地说。随着美园滚漆厂在丽水市云和县工业园区木玩滚漆中心的正式投产,云和县60余家滚漆企业全部入驻园区,不仅全部改用水性漆,还用上了浙大研发的新型废气处理设备——木制玩具滚漆与废气处理器。经初步检测,这套系统的收集率和净化率都在90%以上。

湖州南方物流码头水泥熟料22公里全电密闭项目。湖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同时,浙江加快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内水泥、平板玻璃、化工、 钢铁等大气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2018年以来,实施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73家,淘汰工业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4400余家。开展涉气“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清理整顿,完成2.2万余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整治。

       浙江还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目标责任,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煤炭总量控制,实现县以上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覆盖。加快淘汰燃煤设施,2018年以来,累计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973台,淘汰煤气发生炉474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2019年浙江全省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48亿立方米。持续推进锅炉综合整治,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3389台。

       过去几年,无论是朋友圈晒出的蓝天白云,街头穿梭的新能源公交车,建筑工地定时喷洒的抑尘喷雾,还是工业区搬迁后变身文化地标的大烟囱,都书写着浙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最美“注脚”。下一步,浙江仍将一如既往攻坚克难,立足绿色发展,聚焦短板问题,深入打好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长留,努力建设蓝天常在、空气常新的“重要窗口”。


文章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